优发u8国际

【人民政协报】说起我国纳米科技,全国政协委员赵宇亮的自信源自哪里?

发布时间:2022-11-22


[video:9:13]

 

  △人民政协网原创视频

要把纳米技术转化为“国家能力

     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出号召,“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,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。”但当时我国的纳米科技领域,面临着一个普遍问题:我们的技术源头在哪里?

     “我国的技术研究能力十分强劲,但遗憾的是技术源头并不在我们这儿。为什么有那么多‘卡脖子’问题?那是因为源头一旦被掐断,我们就没有‘水’了。中国的技术源头在哪儿?就在中国大量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手上。”赵宇亮意识到,研究成果再丰富,如果没有落地发挥作用,那就仅仅只是“躺在纸上”的论文和专利,对知识积累有用,却对国家无用。

     “必须要把这些论文、专利上的研究成果,转化成企业能够接受的技术和产品。但这一步究竟谁来做?”赵宇亮忍不住发问。

     “全球普遍把科技创新链分成9级,1-3级是基础研究,这个阶段的成果就是论文和专利;4-6级是成果转移转化,即产品能够进行稳定生产;7-9级是企业研发的产品与商品,即企业降低成本,实现大规模生产。”赵宇亮表示,现在,我国在9级科技创新链中“两头强”,唯独4-6级存在短板,所以打造一个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成为当务之急。

      20191218日,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广纳院”)创建。广纳院旨在创建完整的1-9级科技创新链,有助于中国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。“即科研院所完成了科技创新链1-3级的工作,企业界负责7-9级的工作,广纳院的主要任务便是补齐中国科技创新链薄弱的4-6级环节,担任桥梁角色。”赵宇亮表示,我们要让科研工作者们几十年的积累,真正变成国家科技创新的源泉、技术的源头,以此去创造更多、更高水平的技术与产品。

 

年轻科研人员要少“灌水“种树

     “我国现在的科研环境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!”赵宇亮表示,现在我国对先进科研技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空前提升,同时我国也培养、引进了一大批立志于有助于科研技术开展的优秀人才,加上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开展需求,这些因素已成为我国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核心有助于力。

 

     “泡”在实验室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,赵宇亮不断坚信,科研家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求真。“如果科研家没有求真的精神,就无法打破思维的桎梏,最终束缚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。”

     “现在,很多年轻科研人员更喜欢去‘灌水’,就是别人种了一棵树,便天天去灌水,搭便车。”何谓“灌水”?赵宇亮点出了一个在科研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:当研究领域发现了一个新现象,就会有一大批年轻科研人员蜂拥而至来研究。

    “你做A条件,那我就换B条件,你做B条件,那我就换C条件……因为这样做起来比较简单,不需要深入思考。我们把这种研究行为叫作‘灌水’。”赵宇亮说,要大力倡导年轻科研工作者自己“种树”,而不是“灌水”,顺利获得不断学习知识、积累实验经验和技能,做出创新性科研成果,造福社会和国家,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”

     “我国科研工作者个人能力是比较强的,但现在亟须要做的是把科研工作者的个人能力转变成国家能力。”赵宇亮表示,我国在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仍任重道远。“要继续加强基础科研研究和应用基础科研研究,加强成果转移转化的国家级平台建设;继续加大我国纳米科技人才培养,建起人才培养链。希望大家协同发力,让中国纳米科技研究继续处在世界前列,用纳米科技为中国影响力‘添砖加瓦’。”

 

       来源:人民政协报,原文链接: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hd0eAWYrdl40qQFwdX8pdw